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父母课堂:孩子“叛逆”问题多来自于父母

   日期:2025-01-21     来源:www.pazuniki.com    浏览:472    
文章简介:今天的社会正在迎来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第一代“八零后”独生子女初为人爸爸妈妈,他们下一代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并渐渐成为婴幼儿园和小学的主力。  当今学习生活、物质条件改变的同时,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观念碰撞,社会环境机会与魅惑并存,这不论对...

  今天的社会正在迎来一个从未有过的局面:第一代“八零后”独生子女初为人爸爸妈妈,他们下一代的孩子同样是独生子女,并渐渐成为婴幼儿园和小学的主力。

  当今学习生活、物质条件改变的同时,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观念碰撞,社会环境机会与魅惑并存,这不论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种考验。“六一”到来之际,大家推出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报道,期望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中,为父母提供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参考坐标,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婴幼儿园和学校不合群,念书后有不想上学情绪……这类让不少父母闹心的问题症结真的都是孩子“叛逆”吗?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的谢老师对此并不认可。从中心开设一年多来近2000个案例来看,大部分案例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缘由。谢老师说:“问题家庭未必会有问题孩子,但问题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三大问题困扰父母

  小华今年读婴幼儿园大班了,但母亲感觉小华在婴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交流比较少,在家只能听夸奖的话,一听批评就发脾气。她特别对我们的穿着非常在乎,假如小朋友说今天的裙子非常漂亮,那小华会常常需要穿这条裙子上学。困惑的母亲向指导中心老师求助:我的孩子是否有问题?

  依据指导中心统计,前来咨询的家庭中,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人际关系不合、不想上学这三个问题是最为常见的,占咨询总数的七八成。以这三个问题为中心,总是会衍生出其他问题。按年龄阶段划分,咨询家庭中,孩子上小学的约占六七成,婴幼儿园阶段和中学阶段的大约各占一成多。

  谢老师有着近十年的教育历程,据她的察看,伴随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社会主体,孩子自我中心意识过强和人际关系不合成为最易发生也是父母最担忧的问题。而不想上学情绪问题有低龄化的倾向,过去高中生不想上学问题较多,目前小学生中不想上学也成为主要问题之一。

  谢老师说,这类问题和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教育方法关系密切。譬如小华家,母亲因异地工作关系和孩子接触相对较少,而爷爷奶奶对小华更为溺爱。“孩子会通过父母的行为感知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原来我的需如果非常重要的。当孩子习惯于这个中心地位,那样在婴幼儿园交往中她也会对同伴有如此的期望,有所不如意就会看上去不太合群。而这进一步降低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让她更想和亲近的家人交流。”

  别给孩子贴“标签”

  对于小华母亲的困惑,谢老师说,父母要掌握和孩子一块找原因。

  第一,父母不要急于给孩子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很多时候“标签”只不过父母的个人感受。小华母亲感觉孩子不合群,是出于对孩子的担心情绪,但事实上,她应当征询孩子的感受:“你在婴幼儿园和什么小朋友玩呀?”“你和哪个玩感觉更开心呀?”或许事实会出乎父母的预料。

  “贴标签”的负面影响是可能“戏言成真”。

  小明是一些人眼中的“上网成瘾少年”。“我有一次开机不到10秒,爸爸妈妈就在一边说,你又沉迷进来了。当时非常委屈,非常讨厌爸爸妈妈不分是非黑白就训斥我。”他还感觉妈妈把自己“糗事”到处宣扬。“有时我下楼买宵夜,楼下的问我如何这么晚还不睡觉,我说在上网,其他人看我的眼神就变了,那种感觉非常微妙。”小明将来干脆自报“上网成瘾少年”家门。

  谢老师说,父母的“标签”与孩子自我感受不同时,一些孩子会故意做出和“标签”描述一致的行为以“印证”父母的印象,久而久之孩子培养这种行为模式后,再想纠正就更困难了。

  掌握和孩子“谈判”

  谢老师说,和孩子交流中特别应该注意“一事一议”,和孩子的“谈判”问题越具体越好,还应该注意交流的方法。

  譬如小华的母亲对于孩子的“不合群”常常说:“你不可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如此长大后会没朋友的。”事实上,小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于“长大后”,“朋友”是没定义的。这种父母感觉理所当然的大道理对孩子并效果不好。这也导致不少父母抱怨“我都说了不少遍了,你为何不听?”孩子需要更直接更具体的问题交流。

  有一对小姐弟,姐姐把弟弟打哭了。谢老师建议父母应当用行动制止姐姐的行为,同时告诉她:“你不可以打弟弟,也不可以再如此做。你如此做,我会非常生气,弟弟也会生气的。”而多数父母会做的是指责姐姐:“你不要打他了,你要爱惜弟弟。”谢老师说,前者了解的告诉了孩子做法错误,同时也告诉她父母和小弟弟的感受。而后者会让姐姐感觉弟弟更受宠,以后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谢老师强调,“谈判”的目的是要让孩子通过我们的感受来分辨事情的正确与否,同时,要培养他们自己处置困难的能力。

  譬如有一个“孩子王”让其他孩子给自己买玩具。孩子不想告诉父母,偷偷从家拿钱。父母发现后既不可以放纵不管也不可以责骂了事。要帮助孩子剖析,为何你要给那个小朋友买玩具?是否不如此,你就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那个小朋友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除去通过他,你还有没别的办法能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呢?在剖析中培养孩子在保护我们的同时维持与人交往的能力。

  不要让“5+2=0”

  在教育界有个公式是“5+2=0”,即孩子在学校5天遭到的教育,在家5天就会被打回原形,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

  南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指导中心有个父母学校,教授的科学教育理念和办法非常受父母欢迎。

  谢老师发现,父母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分界。40岁以下,受过相对好教育的父母更容易同意父母学校的理念,孩子遇见问题后也更主动想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40岁以上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父母总是不太认可学校的理念。除此之外,家庭教育“看重问题——探寻办法——尝试解决——坚持不懈”四步中,父母学校学员大多数只能做到前三步,坚持到第四步的只有一成左右。

  谢老师说:“目前每一个家庭一般都只有一个孩子,一方面老人家固有观念很难改变,其次父母自己工作也非常忙,要坚持确实困难。”

  对于最近频频揭秘的女宝宝被性侵事件,谢老师说,父母应当从小给予孩子自我保护的观念和能力,尤其是对于女生来讲,教育必须要非常具体非常详细。“譬如告诉孩子,不可以让其他人随意掀我们的衣服,摸我们的身体,特别是背心和短裤覆盖的部分不可以碰。”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